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中畜牧养殖项目招标信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汉中畜牧养殖项目招标信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山海经》的作者,或者说编著者,并非一人。
是由战国时期的楚人与巴人始著,到了汉代,历经数百年增添补缺,由刘向与刘歆父子合力编著成书。
可以说,这是一部多人共同创作出的文献瑰作。
其中大量收录了远古文明的神话传说,以及当时的地理人文,民俗文化,还有相关的异兽或真实存在的动物。
至于说脑洞大,这事儿无非是大家伙一起开脑洞,对所见所闻进行收录整理,而此举也导致,经中很多的信息都略显凌乱,且人物关系与背景关联有所重复。
也有一些人物,只有名字,甚至连简单的一句话描述也没有,比如说伏羲的孩子:咸鸟。
《山海经》中只提到过“大暤生咸鸟”,其他的一概未提。
再加上古人的认知有限,对很多事物并不能从多角度进行解读,所以当时不曾创造出具体名称或描述具体特征的动物,便用神话的方式进行描述。
比如说章鱼,就被描述成“一首十身”的怪兽,却没有“触手”的概念,这也是受限于当时大环境下人们的认知水平。
诚然,客观来看,《山海经》里的种种知识,在当时的年代背景下,脑洞可谓是极大,堪称突破天际,太阳被称为烛九阴,是烛龙,不眠不息,浑身赤红,高悬于九天之上,这些都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在当年那种并不发达的环境下,能进行这种幻想,可见远古先民们,对于新事物的了解与苛求,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
而好奇心,也正是驱使人类迈向更高程度文明的原始动力。
所以私以为,《山海经》不仅是一部脑洞大开的志怪经书,更是一部具有启蒙意义的历史瑰宝,希望能被现代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且接受。
谢谢。
谢小秘书邀请。
作为一个凭良心胡说八道的仙侠玄幻小说作者。当然对《山海经》的学术研究比较感兴趣。
我手里的资料有时空论和岁图说。
时空论是比较偏数据的研究,我有一位朋友做了大量的数据方面的考据,目前正在写作中,这个懒癌发作的家伙,也不知道能不能等到他出书的一天,不过他的研究观点,对写小说是很大的启发的。
岁图说,我不确定这个说法是否恰当,这是我对刘宗迪教授研究成果,一个比较私人的说法。这个说法出自,刘教授对《山海经》的研究著作《失落的天书》一书中。
这本书目前好像绝版了,我手中收录的是图书馆影印本。
当然我知道很多人不会去翻书。
因为是学术研究,所以作者必须详尽地论述自己的研究过程、方法、参考资料。撇开繁琐的论证过程,其主要观点是《山海经》大荒经部分是一幅描摹,以地球为观察点,所见之天象星辰变幻的岁时图。
岁时图是有文物支持的,主要与三星堆的关联比较大,当然作为学术研究,刘教授没有下太肯定的结论,但从他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至少《山海经》大荒经部分与古蜀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大荒经上一些奇形怪状的生物描绘,可能和古代天文星象拟形有关。
这也侧面折射出刘教授有一个隐含观点,那就是,《山海经》山经海经与大荒经,很可能不是一个体系。我那位数据论朋友,通过数据分析,也得出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海内+山经是一个体系。海外+大荒是另一个体系。
所以,按研究结论来说,《山海经》未必是脑洞。而是一部失去了上古原版配图,只留下了文字的资料记录册,并非是神话。可能对研究上古地貌是有非常大的价值。
希望考古界、学术界能研究出更多的结果吧。对于小说家而言,这些观点,已经可以产生无穷想象了。
最后,搬一搬,百度上教授的简历:
刘宗迪,教授,山东即墨人,1963年9月生。
1979年9月—1983年7月,就读于南京大学气象系大气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8年9月—1991年7月,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8年9月—2001年7月,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民俗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1年7月—2003年7月,任职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2003年7月—2010年9月,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翌年被聘为副研究员;
2010年9月被聘为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齐鲁青年学者,担任民俗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中畜牧养殖项目招标信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中畜牧养殖项目招标信息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