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畜牧养殖 / 乌拉音畜牧养殖,乌拉牧农是什么意思

乌拉音畜牧养殖,乌拉牧农是什么意思

Time:2024-02-24 13:00:58 Read:0 作者: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乌拉音畜牧养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乌拉音畜牧养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努尔哈赤起兵的兵力和装备从哪儿来?

虽然努尔哈赤号称以“祖、父所遗的十三副甲胄”起兵,但是区区13副甲胄算什么?

乌拉音畜牧养殖,乌拉牧农是什么意思

非常的可笑是,努尔哈赤实际上是在明朝的支持下,统一女真各部,才有了起兵造反的资本。

努尔哈赤凭借十三副遗甲起兵,只是为了统一女真各部,并且非常的困难。

在关键时刻,明朝归还了努尔哈赤祖、父的遗体,甚至给予努尔哈赤非常大的支持,就是“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这才是努尔哈赤真正的起家资本。

努尔哈赤一生征战,很少吃亏,但是却在枪炮上跌了大跟头。

实际上当时明朝的红衣大炮和火铳,对努尔哈赤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女真人的兵器盔甲对于红衣大炮根本毫无办法。但是掌握了这么大的优势,明军依然节节败退,实在是兵无战心。

努尔哈赤在多次吃亏以后,对于枪炮也极为重视,除了缴获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依靠投降满清的明军,携带大量的枪炮投靠满清,作为“投名状”。

萨尔浒之战,明军彻底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其实在满清彻底占据辽东,也就是萨尔浒之战前,努尔哈赤虽然统一女真,但是威胁并不大。而努尔哈赤彻底占据辽东,就有了起家的资本,清朝称辽东为“龙兴之地”并不是妄言。

本来明军与满清对战,虽然士气差、战斗力弱,但好歹还有装备方面的优势,占据辽东以后,努尔哈赤就有了生产枪炮的工匠,明军再也无法与满清对抗。

就连明军唯一能够倚仗的红衣大炮,都被努尔哈赤俘虏的工匠仿制成功,甚至比明朝的更加先进。所以明军被动挨打,还是在倚仗长城天险的情况下。

而明朝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爆发,可以说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一败涂地。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努尔哈赤起兵,以13副铠甲,八大恨起兵,后来人越来越多了,就开始了八旗制度。

满人大多数生活在东北地界,身体强悍,正逢大明朝天灾人祸多的时期起兵,只能说满清胜在天时地利人和,缺一都不可能进入中原

努尔哈赤创建八旗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八旗制度,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满族乃至清朝的一个符号。除了传统的军事功能外,八旗制度还因包括八旗满洲、八旗汉军、八旗蒙古而衍生出了民族区分功能;因旗人民人之分而产生了社会阶级划分功能,对清朝的统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然,在公元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创立八旗制度的努尔哈赤,当时肯定不会想到这么多。他创立八旗的初衷——就是将散漫的部落战士转化为封建军队的士兵。虽说早在宋代,女真人就“俗勇悍、喜战斗”,但行军打仗毕竟不是街头群殴,不是个头高膀子大人数多就一定能打赢的。在没有创立八旗制度前,努尔哈赤在战斗中因此吃的亏着实不少。最典型的是公元1585年(明万历十三年)四月,努尔哈赤攻打哲陈部(jecen),结果半路发了洪水,把努尔哈赤的士兵冲走不少——很明显,这是哨兵侦查不力的缘故。回师的时候,与努尔哈赤有仇的五个女真部落合兵来偷袭。万幸的是,努尔哈赤军殿后的哨兵发现了敌军,于是匆匆来报告;不幸的是,这个哨兵走过头了,没找到努尔哈赤.......于是敌人偷袭成功,努尔哈赤仓促应战。还没开战,自己的手下(其实还是努尔哈赤的宗亲)就打算解甲逃跑。不过努尔哈赤此时果断开挂进入无双模式,和弟弟穆尔哈齐及另外两名士兵冲入敌阵,四人VS八百人击溃对手。而其余人在干嘛呢?很简单——在观战,兴许还正喊麦刷666呢。 《满洲实录》关于此战的配图

仗虽然打赢了,但是努尔哈赤的心理阴影是肯定落下了。可这还不算完。1589年(明万历十七年),努尔哈赤发兵攻克兆佳城。刚攻破城,手下的士兵们就一窝蜂地抢劫去了。努尔哈赤表示我是来征服不是劫掠的,于是派出手下进行镇压——结果画风异常辣眼睛:派出去镇压抢劫士兵的士兵也加入了抢劫的行列.......

好在他当时的敌人更惨一些——努尔哈赤好歹还能开开无双进入主角模式,后者就只能充当主角的踏脚石。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海西女真、建州女真长白山路和蒙古一共九部组成联军进攻努尔哈赤,结果被努尔哈赤轻松击败。为何?因为九部联军就是一帮乌合之众:士兵能够向前行进而不溃逃,完全依靠部族首领在最前面的领导。那么,只要抢先突袭扰乱乃至干掉敌人的首领,自然就......随着努尔哈赤的地盘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敌人也升级不少,再也不能靠开无双过日子了。能够连续犯下违令劫掠财物、侦查不力、找不到主将无法汇报敌情、集体围观不跟随主将战斗这样的严重错误的部落军队,也亟待改造。于是,公元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吸取以往的教训,以女真人在打猎时采用的牛录制度为基础,创制四旗;后经改进,终成八旗。这一下,他的军队面貌得到了极大改观:士兵们知道行军打仗要按队伍行进,听从自己分队军官的指挥,而不是一窝蜂哪里人多冲哪里;宿营时要冬立栅栏夏挖壕沟,晚上睡觉时要派人巡夜,战马要集中在军营里喂养;军官们也不用每天晚上拦截逃兵、每天早上起来到处找人了......别笑,虽然这听起来一点也不高级,也就比中学生军训花样多点,但在当时,绝对已经算是能征善战的军队了,对付海西女真、蒙古诸部这样的“部落军”,绝对绰绰有余;面对明军,也有实力掰一掰手腕了。参考文献:1.(清)《满洲实录》,中华书局 2.(清)《满文老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社科院历史研究所译注,中华书局 3.(清)《太祖武皇帝本纪书》(嘉庆二十四年),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藏

八旗制度是满族人一手筹建的一个全民皆兵模式。它是清朝的初始阶段为了适应满族人的发展而逐渐筹划设立的,一直沿用到清朝初期逐渐形成完善制度体系,为大清王朝的全国统一大业立下汗马功劳。

八旗制度刚开始建立的时候,最大的特点就是兵民为一,全民皆兵,意思是只要是满洲人,都要归属于八旗体系。而且八旗模式包含很多方面的功能,既有军事板块,还有行政和生产等方面的板块。努尔哈赤时期的八旗兵在日常的时候要下地干活或做一些其他的生产劳动工作,假如战争一旦爆发需要作战的时候,则会拿起武器弃农从军,而且需要自己解决兵刃口粮。直到满洲入关以后,这种模式逐渐被完善,拟定了八旗常备兵制度和兵饷制度,八旗兵也从农民军摇身一变成了职业军人。

八旗基本分为三种,即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汉军八旗也叫乌真超哈,意义是重装部队,而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主要是骑兵连队,士兵也分为三个等级,即马兵、战兵和守兵,这三种兵种的月薪不同,依次减少。八旗兵种中并不是所有的旗都归皇帝直接管理,皇帝仅有其中的三个旗,就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所以这三旗称之为上三旗。其余五旗称之为下五旗,由满族的其他官员统治。清朝定都北京之后,满洲八旗的精锐遍布北京城周围,北京的毎个城门都有八旗精锐驻扎,民间百姓称八旗兵为禁旅八旗。

八旗制度是满族人得首领努尔哈赤建立的。他起初把自己军队分为了四旗,分别用不同颜色的旗帜为标志,分别为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但是随着军队人员的增多,军事力量的加强,四旗已经不能很好管理部队了。于是在原来四旗上镶了边框,组成了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和镶蓝旗。至此,八旗制度基本完善。

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是上三旗。正黄旗一共约有十五万人,是八旗之中人数最多的一旗,它有92个佐领、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力。索尼、纳兰性德和晚清的几个皇帝都出身于正黄旗之中。镶黄旗共有两万六千的兵力,84个佐领、2个半分佐领,总人数约有十三万人。属于这一旗的名人有孝和睿、慈安太后以及名将福康安等。正白旗有86个佐领,约2万6千兵力,总人口达到十三万。康熙皇帝、乾隆皇帝是出自这一旗的。

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和镶蓝旗是下五旗。正红旗拥有74个佐领,兵力有2万3千,总人口约11万5千人,和珅是出自这一旗的。镶红旗有86个佐领,兵力2万6千,总人口也有十三万左右。剩下的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也有雄厚的兵力与实力。

众所周知,生活在北京的人都知道;西二旗、西三旗、北营房这几处地名,因为这些地方曾是八旗精锐的驻守营房所在而得名。努尔哈赤当年仅有13副铠甲发家,而建国称汗位,随即统一女真部落,以至于取代大明王朝辐射中原,再后来平定三藩、远征新疆,驻守西藏、抗击沙俄,成就伟大的清王朝,八旗制度在屡次的军事征战中都功不可没。

八旗制度从开始到清王朝的灭亡也随着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八旗制度走过了300年的历史岁月。


站在女性的观点追忆历史、了解历史,感受截然不同的一种历史解读情怀。

每天和你分享有价值的历史观点!请你留步给予关注,点赞,点评,转发,您的支持就是我的原始动力!爱你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乌拉音畜牧养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乌拉音畜牧养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2-2024 90畜牧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3025278号-9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