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开畜牧场什么时候开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开畜牧场什么时候开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一家一户养猪的习惯已慢慢地在改变,农村散养户越来越少。在我们这里的农村,至少有一半的农户不再养猪了。
农村建设了新家园,许多农户也没有地方养猪了,养猪也会对环境带来影响,即使养猪的农户,也多数是家里的老人在养,普遍喜欢养本地的土猪,每户2—5头,用自己种的玉米、薯类、菜叶等作饲料,主要的目的不为出售,而为自己吃,也有宰杀后在村子里出售的。在农村,许多村寨每周都会有人杀猪卖肉,需要吃的肉在寨子里普遍都能买到。
近几年来,饲料价格在持续上涨,带来生猪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猪粮比普遍在7∶1的盈亏平衡点以下运行,许多农村小型规模养殖场,由于长期亏损,放弃养殖的也不少。出现今年下半年特别是9月份以来,猪粮比达到8.38:1以上的属少有。目前,农村年出栏500头左右的规模养殖场,普遍仍在坚持。
因此,保证生猪市场供应,确保猪肉市场稳定,还需加大规模养殖场的扶持力度,以增强养殖户的信心。
我是农民出生,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对家庭散户养猪这件亊情是有感情的。毕竞受到过几千年农耕文化和自给自足生产、生活方式的一些影响 。
以前农村家家户户养猪;
一 、是为了种庄稼准备农家肥;
二、是为了给自己准备肉食品;
三、是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老话说得好,“叫穷不丢书、富不丢猪”。
现在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了,似乎以前的很多东西都要被淘汰了,其实不然。
散户养猪应该继续允许存在,理由至少有三,
一、可以解决老龄农民的就业问题,他们大部分没有多少养老金,只能自主养老;
二、可以解决外出打工者因年龄过大,找不到工作而返乡的农民自助就业。也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三、打破大资本垄断养猪业,引起猪肉价格波动巨大,猪周期频繁等。只要有大资本垄断的行业,就会产生不良后果。比如教育行业等。
至于环保问题,只要加强科学管理和引导是可以搞好的,是可以绿水青山的。
以前的粗放养殖方式也未见粪便堆积如山,空气中臭气熏天。
现在倒是个别地方的个别养殖企业这方面做得不够好,我老家的一家养牛企业,由于大量牛粪无能力处理,堆积如山,晚上夜深人静时,方圆几公里的空气中都弥满刺鼻的臭味。
据有关数据统计,散户养猪越来越少,一是农民不想养了,二是受政策限制。 师友如有看法,评论区交流
原创
图侵删
目前养猪散户的数量在2000万左右
改革开放前,我国养猪业以农村散养为主,在农村虽然说不上家家户户养猪,但也相差不远。近20年,由于现代养殖技术的普遍使用,加上规模猪场的数量不断增加,养猪散户显著下降。尤其是近10年,散户退出步伐明显加快。根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我国有7222万散户(年出栏肥猪500头以下)在养猪;2020年,养猪散户数量下降到2062万户,降幅高达71%。
散养户的数量会进一步下降,未来会跌破500万
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养猪业的规模化程度将会快速提升。牧原股份预计2023年出栏生猪7000-8000万头,相比2021年增长173.8%-198.7%;温氏股份预计2023年出栏生猪2600万头,相比 2021年增长196.7%;新希望预计2023年出栏生猪1850万头,相比 2021年增长185.4%;大北农预计2023年出栏生猪600万头,相比 2021年增长139.3%;天邦食品预计2023年出栏生猪800-1000万头,相比 2021年增长186.9%-233.6%;傲农生物预计2023年出栏生猪800万头,相比 2021年增长246.5%;天康生物预计2023年出栏生猪500万头,相比 2021年增长311.9%;唐人神预计2023年出栏生猪350万头,相比 2021年增长226.9%。分析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头部养猪企业近三年的出栏量显著增长。一方面,未来5年内年出栏10万头以上的养猪企业合计市场份额将会超过50%。另一方面,人口数量下降、肉类消费升级,导致猪肉消费有所下降。双重挤压下,散户会进一步退出市场。
二是和美乡村建设提速。和美乡村是顶层设计,房前屋后的庭院式养猪必然会受到政策压制,同时农村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不再容忍居住在臭气熏天的环境下,在他们的监督下,庭院式养猪的生存空间会大幅压缩。
根据上述分析,未来养猪的散户数量还会大幅下降,最终会跌破500万。
以前家家户户都养猪,现在己今没有了,在家里养猪又讲污染环境,国家都是注重大猪场,补贴也是给大猪场,
猪价上涨也是大猪场,为什么?如果猪价跌,他们就少卖猪,猪少自然就上涨,如果农村家家户户都养猪价钱就比较平稳,你不卖他卖,人心不得统一。
我就养了十来头猪,你们知道吗?什么是散养?这个说法都是错误的!个体养几只猪,也是圈养,绝不能让它乱跑!所谓散养就是不圈随便跑!这种养法永远都不能允许,危害太大!
我其实挺羡慕能够在家散养猪的。
记得80年代,我在县城上初中,时常会收到家里给送过来的一大盆猪肉。
我就知道,我爸养的猪又死了一头。
老爸在当地算是一个人物,他会手工艺,走村串户的,见多识广。一直鼓捣着,贩卖烟叶,面条,布匹,竹木的生意。
因为表哥是在知青畜牧场,从那里买回淘汰的老母猪,好像一胎近20头。便建立猪舍养起猪来。这在我们当地也是一个创举。为了养猪,又倒腾着买了磨粉机自己配饲料。
还买了大量的豆子,准备熬制豆油,那时候都是吃豆油。这个豆油不是今天的炒菜用的植物油,而是类似酱油作用的调味品。
熬制豆油的残渣叫豆shi,是很好的饲料添加物
可惜,上过高中的哥哥,在学习防疫方面做得不到位,死猪成了三不差五发生的事。
后来索性在猪快死时,杀了,給自己家吃,那时候,农村物质不是太丰富的年代。我可是隔三差五的吃到大盆的猪肉。
父亲能折腾的性格到我们兄弟这里,断了。
想起去世30余年的父亲了。
他就是这样折腾着把我们兄弟姐妹6人养大,努力到逝去的最后一天。
如果农村还可以养猪,我也许会在我将来的农业循环经济园增加养猪这一项。
可以的,在未来如果5g全面推广的话。
到时候可以种一片地,在地里面竖几个电线杆然后把摄像头绑在电线杆子上,视频时时监控然后摆放在一个专门的农业网站上,让人们及时的监控浏览是怎样种植到收获的,让人看到了,吃得更放心。
告诉你,答案是可行的!
现在智慧农业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了,比如预防灾情、实时监测作物生长情况、做出应急方案等,畜牧也是,对畜牧场的监控,分析它们的生长情况等,已经在逐步完善了。
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5G更快更好的网络支持,可视化已经不是那么有难度了,做一个能给消费者使用的平台是需要具体落地的,理论上已经可以实现了,通过摄像头或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反馈给终端,经过终端处理后把这些数据再呈现给消费者,消费者可以根据APP或网站来观看,实现是不难的,难的是整个流程的完整性,用户的体验性。
假想从一只畜禽的出生——吃奶——吃食——拉屎——生长——成年——屠宰场——采购部——批发商——线上商城(考虑物流跟踪)/线下——消费者,这个流程是具有可行性的,商品的安全溯源完全做得到,但难的是这些不同角色的对接,和大量软硬件的支持和数据处理,现在已经开始有人在做了,也有人在考虑成本,考虑是否是必要的等多种因素,导致市面上没有一款能真正做到此地步的APP,相信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注重食品安全的问题,这些溯源就不再是问题了,因为有用户担心,能解决用户的担心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投资人,有投资人就可以拿钱做项目,所以这样的产品终会呈现在大家面前,可能是几年之后,可能很快就出来了。
科技改变一切,理论上可行,但是就目前智慧农业来说很大一部分还属于不成熟阶段,在实际中很鸡肋,有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价值,我给你举个例子,前几年物联网智慧温棚很火,包括至今谁都说好,但是为什么不大面积推广使用呢?就跟现在智能家居物联网类似,都说好为啥你房子装修都不用呢?我认为成本跟实用性最为关键。上一套智能化设备需要花钱,除非智能化设备能够在农业中实实在在提高使用人收入,否则指定没前景,好又能怎么样,正常两年回本,搞智慧农业没能回本设备要更新搞不好维修费都回不来,毕竟产量跟收入决定人们的选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开畜牧场什么时候开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开畜牧场什么时候开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