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适合东北的畜牧场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适合东北的畜牧场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谁说东北不产马的?
我无语了。
东北是中国古代几大传统产马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肆虐的东胡,以及后来的盘踞东北的鲜卑、乌桓,他们都是以骑兵为主。
以乌桓为例,三国时期的历代武将对付他们只能使用骑兵。
比如著名的公孙瓒号称白马将军,就是因为他的骑兵部队中白马较多。
对付乌桓骑兵,你如果用步兵连追都追不上,谈不上打了。
东北面积辽阔,地形多养,存在大片的草场,适合放牧养马,只是没有蒙古高原地区的草场那么大而已。
早在鲜卑时期,鲜卑东面嫩江、松花江流域的扶余人在种地的同样,也养马养牛。
到了契丹、女真时代为了军事目的,开始大量养马。
辽国时期,国家养马就超过100万匹,非常惊人。
金国女真也很强调骑兵作战,金世宗时仅7处群牧所养马达47万匹。
明代永乐时代,为了对抗蒙古,专门在辽东设置马市,大量购买松花江到黑龙江一代的马匹,并设立辽东苑马寺主持养马。
当时女真人把养马作为同大明交换物资的重要商品。
一批良马的价格很高,可以换到大批物资。
不过,满洲八旗兵则主要还是步兵,或者是骑马行军,下马作战。
这主要是东北的女真人和大漠的蒙古人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蒙古人是游牧民族,平时生活就是骑马放牧。
而女真人一部分是游牧,一部分则是渔猎。
所谓渔猎,就是打鱼打猎。
就打鱼打猎来说,是没有必要骑马的,这会打草惊蛇。
女真人即便是打猎,也不过骑马赶到猎取,然后徒步进行狩猎。
所以,女真人不是人人会骑马作战,大部分人只会骑马,却并不会马上作战,尤其是骑射。
为啥?
因为骑射的难度非常大,至少要有5年以上专注的训练才行,除非游牧民族不然根本就掌握不了。
所以满清八旗的作战核心仍然是步兵,但话说回来,八旗骑兵也是绝对重要的作战力量。
八旗兵作战中,骑兵无论在进攻还是防御中,都是核心作用。
其实是进攻中,骑兵主要起到最为重要的突破作用。
而大明可以对付满清步兵,但很难对抗八旗骑兵的冲击。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大明不惜代价,编组吴三桂精锐骑兵的原因。
其实,清朝可以保持战斗力,起码在对内战,对附近游牧渔猎民族战争保持优势,可以保持200年,主要是因为,清朝养马技术比,宋朝,明朝等朝代高得多。
无论,清军八旗军是骑兵为主,还是步兵为主,每次出战,都必须要有大量马匹,行军,打仗和托运物资。严格说,八旗军是步骑炮混合部队,很难说是那个更加重要。但是,不得不说八旗的步兵战斗力在当时挺强,尤其是重步,人家重步可是用来凿开阵型的。
在长期喂养马匹的实践中,八旗军发现,用“米谷”等杂粮喂养马匹并不适宜,久而久之还会出现“疲瘦堪虞”的现象,且“一马约需一人之粮”,长期喂养下去,经济也负担不起。
因此,清朝开始使用黑豆喂马,效果非常好。明朝时候,南京军马场一年,才需要500石黑豆,清朝的时候,北京的军马一年需要25万石黑豆,可见增长倍数,已经有几百倍。
清军八旗作战,喜欢将重装备步兵和重甲骑兵,也就是死兵排列在整个攻击波的最前面,兵器为长矛大刀,其功能是发起第一波的攻击。也就是,用来凿开阵型的。
这些死兵在多层重装甲防护下,有进无退。冲在前面者战死后,后面的必须填补进前面的位置,若有后退,跟在后面的锐兵立即杀之。
征服乌拉的时候也是很明确说,是下马冲锋:“布占太率三万兵步行,列阵以待,两军相距百步,满洲兵亦下马进战。见两军之矢如风发雪落,声如群蜂,杀气冲天,心中燥甚,遂杀入。诸王臣军士皆奋勇冲击,兀喇兵遂败,十损六七,其余抛戈弃甲,四散而逃。满洲兵乘势飞奔夺门,遂取其城”。其实就是,八旗军上马可以骑战,下马可以步战。
东北不仅盛产良马,而且深刻地影响了历史进程。自明永乐初年明廷在辽东开原、广宁开设马市,至帝国晚期延续长达200多年,交易内容主要是女真部落用马匹、各种动物皮毛和山珍,换取明朝商人的丝绸、茶叶、耕牛、铁制农具。
史载,每年仅开原就开市上百次,单次成交额可达白银2.5万两,按市价可购买4000匹良马。虽然双方交易不会只买卖马匹,但从中亦可看出当时东北地区养马业的发达。值得一提的是,努尔哈赤在扩大势力、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为减轻外部压力,也多次向明廷进贡以迷惑前者,其中就包括大量马匹。
1619年农历2月爆发的萨尔浒大战,最终以后金获胜告终,其不仅杀伤数万明军,还迫使协助前者作战的数千李朝残兵败将投降。其中,李朝部队统帅姜弘立有个帐下幕僚名叫李民寏(音同环)也跟着主子做了俘虏,他就根据自己的亲眼所见,以日记形式写下了不少有关后金国情、军情的第一手资料。
在后金都城赫图阿拉(今辽宁抚顺市新宾县),李民寏吃惊地发现八旗官兵酷爱养马,不仅诸位贝勒、将官在家中蓄养着“千万成群”的骏马,就连普通士卒每户也少说有10来匹马。据他观察,畜牧业是当时后金仅次于农业的第2大生产部门,而且“六畜之中唯马最盛”。
等到萨尔浒大战结束后转过年来(1620年),李民寏被释放获准回国。在途经今吉林东南部的浑江领域至大板岭(今吉林集安市境内)六七十里的道路沿线,他又亲眼目睹后金在此地设置的畜牧场“放牧马群漫山蔽野者,不知有几万匹”。而像这样规模的官方马场,后金在东北地区还建有多处,其饲养的马匹数量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即便如此,随着人口增多、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后金及改国号的清政权(皇太极于1636年称帝改元)仍逐渐感到马匹不敷使用,于是一方面鼓励属下积极蓄养马匹,另一方面又效仿明廷在塞北开设边市,吸引蒙古各部用马匹前来交易,此举不仅大大扩充了清军骑兵力量,同时又压缩了明朝战马来源。
等到1633年明军叛将孔有德、耿忠明率部来投时,皇太极先后2次调拨3000多匹战马送给前者作为奖赏,可见清初畜牧业已达到十分繁荣的程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适合东北的畜牧场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适合东北的畜牧场草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