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畜牧 / 澳洲畜牧业的着装,澳洲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澳洲畜牧业的着装,澳洲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Time:2024-07-09 12:45:01 Read:0 作者: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澳洲畜牧业的着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澳洲畜牧业的着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都说胡人汉化,有没有汉人胡化的情况?

胡人汉化,汉人胡化,在中国历史上象车轮战,一直在发生。只不过中国历史是由儒家士大夫所写,他们怕打断一脉相承的关系,忌讳这些历史事实,将它遮遮掩掩而已。

澳洲畜牧业的着装,澳洲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公元385年,鲜卑拓跋珪建立北魏;439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汉化,将110个鲜卑姓改为汉姓,其中就有:穆、陆、刘、楼、娄、于、连、梁、陈、周、李、骆、葛、乌等等,就是后来宋代的百家姓。

汉化的北魏后来分裂成东魏、西魏,东魏变北齐;西魏变北周。北齐的高洋、高欢开始又一次胡化,变成了“禽兽王朝";北周文帝宇文泰也开始胡化,赐姓杨忠为“普六茹氏,“官之柱国、大司空。西魏的李虎,赐姓“大野氏",官之八大柱国之一、太尉。

普六茹坚是杨忠的儿子,承袭父爵,官之司空。581年,统一中国建立隋朝,上台废除了鲜卑化和胡化的政策,自己改为杨坚,采用了汉字、汉姓、汉文化,否则中国汉文化将被打断。大野虎的儿子大野昞承袭父爵,成为了“唐国公",隋朝建立改为李昞。李昞的儿子李渊承袭父爵,也成为了“唐国公"。618年唐朝建立,李渊和李世民都否定他们是鲜卑族,说自己是陇西李暠的子孙。但是,当时就有人指出,李氏父子的鲜卑祖姓是陇西的“拓跋达阇"。

唐朝建立以后,唐太宗李世民将许多胡人融化到汉族中来,给他们赐汉姓,其中就有:匈奴、鲜卑、羌、氐、柔然、突厥、回纥等等。到了唐朝灭亡,建立了五代十国,这些王朝都是唐分裂出去的国家。其中五代中有三个是沙陀族,这些都是又一次从唐的汉族中胡化出来的沙陀族。

(西夏的党项文)

西夏(1038-1227)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宋朝西北建立的一个政权,历经十帝,享国一百八十九年。实际上,它也是唐分裂出来的一个国家,它的文字是模仿汉字所写,只不过它是汉化了胡人,又一次胡化而已。

(辽国的契丹文)

辽国(907-1125)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起来的朝代,它在宋朝的北面,它也是从唐朝分裂出来的一个国家。它的文字也是按照汉字而模仿的,实际上它也是胡人汉化,再一次胡化的契丹人。

总的来说:在中国历史上,胡人汉化,汉人胡化,总是在不断循环的。到了辽被金灭,西夏和金被蒙古所灭,一部分契丹族变成了蒙古族,一部分变成了汉族;同样,一部分党项族和女真变成了蒙古族,另一部分变成了汉人。最后到了明朝建立,那些留在中原的突厥、蒙古、党项、契丹、沙陀、回纥等等,全部变成了汉族!

有啊。典型的就是南北朝时期。当时北方对峙的两个政权,宇文家是汉化的胡人,高家是胡化的汉人……

陈寅恪说:

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往往以文化来划分,而非以血统来划分。少数民族汉化了,便被视为“杂汉”、“汉儿”、“汉人”。反之,如果有汉人接受某少数民族文化,与之同化,便被视为某少数民族人。南北朝时期,北方便有汉人因为久居鲜卑地区,接受鲜卑的文化,与之同俗,不仅被人们目为鲜卑人,他们自己也把自己视作鲜卑人。在少数民族中间也是这样。某一少数民族人如果接受另外一个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与之同化,便被视为另一个民族的人,他的本民族反而隐蔽不显。……在研究北朝民族问题的时候,不应过多地去考虑血统的问题,而应注意“化”的问题。

接下来具体举几个例子。

(图文无关)

北齐政权的皇室高氏,就是一个例子。

高欢的祖父高谧,在北魏朝当侍御史,后来因犯法被贬谪到边境怀朔镇(北魏六镇之一)居住。在这里生下高树,高树生高欢。因为高家三代都居住在北边,因此渐渐被鲜卑风俗同化。

神武(高欢)既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遂同鲜卑。
——《北齐书·神武纪》

高欢的妻子就是鲜卑人。在外族风俗的影响下,高氏一族把自己的身份认同定义为鲜卑,而不是汉人。有例为证:

高洋曾经问杜弼:“治国应该用什么样的人?”杜弼回答:“鲜卑人是车马客,治国还是应该用中国人。”高洋听了很不高兴,认为这是在讥讽自己。

高家人自认为是鲜卑人,所以杜弼说鲜卑人不能治国,高洋才会觉得是在讥讽自己。

显祖(高洋)尝问(杜)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北齐书·杜弼传》

又比如说韩长鸾(韩凤,字长鸾),昌黎人,血统上是汉人。但他却经常骂:“狗汉人都该杀光。”活脱一个反向皇汉,可见已经不把自己当做汉人看了。

凤于权要之中,尤嫉人士,崔季舒等□酷,皆凤所为。每朝士谘事,莫敢仰视,动致呵叱,辄詈云:"狗汉大不可耐,唯须杀却。"
——《北齐书·恩幸传》

不过反过来的例子也有。比方说和韩凤一同并列在恩幸传的和士开,这位老兄的祖先是西域胡人,但自己却被认为是汉人。和士开后来被琅邪王高俨所杀。高俨是皇上的弟弟,所以斛律光表示:“天子的弟弟杀一个区区汉人,有什么关系。”(天子弟杀一汉,何所苦。)可见他已经被定义成汉人了。

总而言之,当时有血统是胡人却自以为汉人的,有血统是汉人却自以为胡人的,所以民族身份的判定,不能根据血统,而是根据文化认同。

参考资料: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有,不但有,而且还很多。

虽然中国有冠绝全球的5000年灿烂的历史,虽然在绝大部分时间内,以汉人为主的中原文化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是,这依然无法阻挡中原王朝在低谷之时,大量汉地被胡人占据,当地的汉人胡化现象的出现。因此,历朝历代均有汉人胡化的现象,只是多少的区别而已。女真人建立的清朝自然也不例外。

盛唐

众所周知,清朝是以努尔哈赤所创立的八旗制度为根本,最终入关占领天下的。而清朝倚之为根本的八旗,其组成部分,除了女真人本身,还有大量的汉人。这些汉人,有的是被编入八旗的八旗汉军,有的是八旗满洲内务府汉姓人,也有投充随旗的汉人。

而这些汉人的来源更是五花八门,有的是原居住于东北地区,随着女真人的崛起被纳入了清朝的统治范围的东北汉人居民,有的是被俘虏的明军将士,有的则是清军入寇时被掳掠的汉地百姓,当然,也少不了主动投靠八旗的汉奸。无论哪种来源,这些人最终被编入了八旗,而随着清朝占据天下,他们也开始被称为旗人。

八旗

不得不说,清朝对中国的统治是极为成功的,站在满清的立场上,他们不但打破了胡无百年之运的诅咒,统治中国长达近300年,而且,还始终牢牢控制着政权。的确堪称中国数千年来众多少数民族政权的异数。

但与此同时,由于汉人文化的先进性和强大的包容性,大量进入关内的八旗子弟开始不可逆转的汉化。包括八旗子弟的姓名,都开始使用汉人的方式,为此,乾隆皇帝还曾想过极为严厉的谕旨禁止这种行为,然而,这种满人汉化的趋势却根本无法阻挡。

但是在这种趋势之下,八旗之中部分汉人的选择,却令人瞠目结舌,这些八旗汉人,不但没有如同他们的祖先一样保持汉人的民族文化特点,反而出现了满化的倾向。

清末八旗子弟

例如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的后代,现在居住于吉林的常氏家族,就是如此。根据常氏宗谱志记载,常遇春的第十八代子孙在清朝之初入旗之后,迅速出现满化的特点,到第二十代时,常氏子孙姓名与汉人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出现了“七十”、“二格”的名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常家子孙后代的名字,更是完全满化,出现了例如南珠勒、阿库哩等等,已经完全看不出汉人起名特点的满化名字、甚至,他们完全按照满人习惯,名字之前连姓氏都不在冠有。而其他的生活习俗及习惯,他们都竭力向满化靠拢。甚至到清朝灭亡之后国家登记民族时,他们也将自己登记为满族,而不是汉族。

八旗旗帜

为什么会出现汉人满化这个现象呢?

首先,这些蛮化的汉人,都是八旗制度内的旗人,也就是说,他们共同生活在八旗制度的管理之下。长期与占据多数,且居于强势地位的满洲人生活在一起,因此,他们的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八旗制度的整体性和严密性,也使得旗人内部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

其次,这些满化家族,往往在清朝时期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例如,前面提到的常氏家族,就记得记载了家族内部几十位在清代为官的人物。而这些人显然也是本家族的骄傲,他们也以家族众人在清代八旗的经历和取得的功绩荣誉感到自豪。而这些人能够完成自己高官厚禄的梦想,旗人的身份占据了很大的原因,自然,他们在感情上就倾向于满化。

享受种种特权的八旗子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这些满化的汉人在八旗制度内获得了大量的特权。众所周知,八旗入关占领天下之后,清廷对于八旗极为倚重,也给予了八旗子弟大量特权。比如我们所熟知的铁杆庄稼,比如八旗子弟远比汉人更容易为官。

而与此同时,这些在旗的汉人还面临着一个他们担忧的问题:他们并不是女真人,在八旗内部本身就是二等公民,一旦被出旗,就意味着这些特权将彻底失去,变得一无所有。因此,为了保住这些特权,他们极力向满洲靠拢,而这样靠拢的结果就是,家族彻底满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澳洲畜牧业的着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澳洲畜牧业的着装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2-2024 90畜牧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3025278号-9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