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畜牧 / 北朝畜牧迁移射猎为业,

北朝畜牧迁移射猎为业,

Time:2024-04-22 15:30:38 Read:0 作者: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北朝畜牧迁移射猎为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北朝畜牧迁移射猎为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为何会分裂,与孝文帝汉化有直接关系吗?

北朝的分裂指的是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的事件,此后东、西魏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直到北周武帝时期方才灭北齐,重新统一北方地区。关于北魏分裂的原因,从直接来看是起因于北魏末年孝庄帝因不满权臣尔朱荣把持朝政、设计杀死尔朱荣之后的各方势力混战,但尔朱荣的崛起则与六镇之乱相关,故也可以说,北魏的分裂与孝文帝的改革是有隐藏关联的。

北朝畜牧迁移射猎为业,

北魏孝文帝时期,推行汉化改革,号令胡人穿汉衣、改汉姓、迁都洛阳,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在当时为北魏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随着孝文帝汉化改革的进行,设立于原都城平城附近的六个军镇,原本起着防御外族政权的作用,现在随着迁都洛阳的完成而逐渐衰落,六镇的军事地位在不断减弱,到那里戍守的鲜卑贵族也受到歧视,后来派去戍守的士兵也变成了地位较低的人。加之孝文帝推广门阀制度,六镇的将领却被排斥在门阀之外,与中央的矛盾愈演愈烈,直至公元524年,六镇爆发了严重的叛乱,尔朱荣正是在镇压六镇叛乱的过程中逐步崛起,发展成为权倾朝野的重臣。此后尔朱荣利用北魏胡太后与孝明帝的矛盾进入洛阳,在河阴之变中诛杀北魏宗室与朝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乱臣贼子,这才有了后面与孝庄帝的矛盾,以致被杀。尔朱荣被杀之后,北魏局势大乱,高欢、宇文泰等多方势力进行争斗,最终高欢胜出,于公元532年扶持孝武帝登基,但孝武帝不满于高欢对朝政的把控,投奔宇文泰,从此高欢与宇文泰一东一西分别拱立宗室上位,北魏正式分裂。

因而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确实影响到了北魏六镇和六镇鲜卑贵族的利益,为以后北魏走向衰落和最终分裂埋下了伏笔。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开宗明义,北魏衰落当然和孝文帝改革有关系。这场改革得到了很多,但失去的更多,最重要的就是使鲜卑民族失去了兽性,因此失去了权柄,进而失去了一切。

要解释清楚,必须引入两个历史名词:迁都洛阳和六镇起义。

一、迁都洛阳

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

平城即今大同,气候寒冷且僻处边地,北魏国土广袤,以平城而驭天下,犹如以龙尾而控龙头,非但腾挪不开,更会小大失序。

通俗的说,就是不利于王朝统治。

再一个,汉人的华夷之辨强烈,若不全盘汉化,也终非长治久安之策。

孝文帝以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战略眼光看到了这两点,并以大无畏的魄力将其推进成功。

正是人言不足畏、天变不足恤、祖宗不足法,孝文帝不愧是伟大帝王。

用当年明月的话讲,这叫“领导就是有水平!”

二、六镇起义

然而——

祸福相依!

迁都,顾名思义,就是把中枢的好东西都拿走,以保证帝国的正常运行。

但毕竟要留下些不是那么好的东西,放在故都,陪同那些草木一起衰老。

还有一部分不那么好的,是以前防御北方强大的柔然、拱卫京畿平城的六镇,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和怀荒。六镇约置于道武帝皇始年间,“盛简亲贤,拥麾作镇”,六镇军人也被亲切而骄傲的称为“国之肺腑”。

然而迁都之后,鲜卑贵族随同皇室南下,留下的一些郁郁不得志之人困守北国,而六镇军人的地位也每况愈下:

中年以来,有司号为‘府户’,役同厮养,官婚班齿,致失清流,而本来族类,各居荣显,顾瞻彼此,理当愤怨。

在迁都完成三十余年之后,这种矛盾便如同吹到极限的气球一样爆炸,并迸发出灼伤帝国首脑的疯狂气浪。

这便是先后起事于破六韩拔陵、杜洛周及葛荣的六镇起义!


在那场席卷北魏半壁江山的大动乱中,昔日六镇精兵尽成今日叛贼——后归于高欢之手。随着尔朱荣的坐大崛起,除叛乱之众,天下精兵几乎尽归尔朱氏麾下。

随着河阴之变的发生,皇帝、太后及朝堂大臣两千余人全部被尔朱荣所屠,尽管他旋即又立了元氏新帝,但其实皇族威权(成员、皇权、军权等)之剩余,已不比冬天的雷声更多。

自此之后,元氏皇族实则已被排除出这场权利的游戏,随着元修在534年的出逃,北魏正式灭亡。然而元氏依然做为一个符号而存在,分别又有西魏及东魏续命,两者疆域虽大,当然已与元家无关。

终于,北齐代东魏,北周代西魏,元氏被彻底踢进臭水沟,从此在历史中再也没有泛起一朵浪花。

但这不能否认孝文帝的历史功绩,北魏之亡,亡在后世无雄才大略之子孙,一些有识之士都看到了症结所在,却无一人妥善解决,何哉?时也!命也!

题主这个问题,给不明白那段历史的人看了,这汉化能成罪恶了

本文简单介绍一下北魏汉化,从这个进程中,了解这个国家,以正视听

史书记载,拓跋鲜卑原本习俗: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鲜卑立国之初,处于原始社会部落游牧状态,这种文明相对于汉家的封建农耕文明,显然是落后的。恩格斯说,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对于鲜卑北魏,向先进文明代表的汉家文明转化,是一种必然过程,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北魏王族不是傻子,北魏的汉化分几个阶段,持续一百多年

第一个阶段:拓跋珪初步汉化

386年,拓跋珪建国魏,在征战中原过程中,吸收汉家士族豪强阶层进入政权体系,比如上谷张衮青河崔氏等,这些豪强士族给北魏出谋划策,参考汉家习俗,离散部落编户齐民,制定了政治礼仪法度等,把原始部落制北魏逐渐转变成封建制

当然,为了安抚部落头人,清河崔逞被找由头杀了,张衮也被调离朝堂

第二个阶段:拓跋焘中央汉化

425年前后,立道教为国教,建立儒家太学,后期更是命令王公百官子弟都须进太学学习儒家经典……这一时期,汉家士族大批量进入政权体系,一次任用最多都有数百人。拓跋焘用这些人整顿吏治,打击腐败,完善制度,劝课农桑等,疯狂吸收汉家先进经验

当然,450年,拓跋焘利用国史案,灭了清河崔氏、河东柳氏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汉家大姓,老牌汉家士族势力被重创清洗

第三阶段:冯太后深入汉化

484年,冯太后对百官实行汉家俸禄制,以前是北魏当官是没俸禄滴,全靠战争中的抢赏贪;485年,北魏下均田诏,从京城开始方割土地,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百姓,比如男子满15岁分地40亩,不准买卖,人死地还等,为促进均田政策有效推广,实行三长制租调制,有效清理宗主豪强隐匿人口,稳固农耕;教育上,儒家文化下乡办学(每个郡有60-100学生,相比首度的太学,这次真算是文化下乡);另外,禁止鲜卑同姓通婚,有效降低傻子产生比例

当然,本轮也杀了一批人,不过和上两次不一样,这次是整治吏治,弄死了不少贪污犯

第四个阶段:孝文帝全面汉化

490年,孝文帝掌权,重用汉家官吏,移风易俗,全面彻底实行汉化改革,从平城迁都洛阳(内蒙古边上的大同南下600多公里,进入中原核心),废鲜卑语讲汉语(朝堂30岁以下严格执行),改鲜卑姓为汉姓,废鲜卑服穿汉服;胡汉通婚,定门阀等级高门大姓(现在看来属于糟粕,但当时为固有等级观念,打进传统汉家门阀圈)……

前面的三个当然杀,完美铺垫孝文帝的最终汉化,我元家也是汉家大族

北魏汉化至孝文帝时期,大体脉络如此,自己分析,这样的汉化是有助于社会发展呢,还是有悖于?北魏分东西,是孝文帝推行汉化的责任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北朝畜牧迁移射猎为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北朝畜牧迁移射猎为业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2-2024 90畜牧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3025278号-9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