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畜牧 / 河南省畜牧刘启,河南省畜牧局刘冰宏

河南省畜牧刘启,河南省畜牧局刘冰宏

Time:2024-06-12 14:40:49 Read:0 作者: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河南省畜牧刘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河南省畜牧刘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汉朝组建骑兵有多难?

骑兵部队在冷兵器年代绝对是精锐部队或快速部队,在现代部队中相比较是坦克机械化部队,谁不想拥有更多的这样的部队。

河南省畜牧刘启,河南省畜牧局刘冰宏

汉朝组建一支骑兵部队有多难?我先告诉你,不是一般的难。我曾经测算过汉朝部队中骑兵人数占部队总人数的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五。当年垓下之战时,项羽连夜逃跑时,带着的是七八百名骑兵。而刘邦派灌婴带去追击项羽的骑兵是多少?五千人,基本上是当时汉军中全部的主力精锐部队。为了打匈奴,卫青出征曾经在整个大汉朝征集马,不论是什么马,是马就行,有时连骡子都上阵去了。再往后数,关羽、张飞能带着一百来名骑兵出来,就不错了,可以想见,好马,战马是多么的珍贵。而战马中最大名的就是“汗血宝马”。

中国对“汗血宝马”的最早记录是《汉书》的2100年前的西汉,汉初白登之战时,汉高祖刘邦率30万大军被匈奴骑兵所困,凶悍勇猛的匈奴骑兵给汉高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当时,汗血宝马正是匈奴骑兵的重要坐骑。

为什么会这样,这和国家的社会经济基本上有关系。大汉是农耕经济,在农耕经济中是以牛为主,因为牛能耕地,也能运输,牛比马好养得多,食草也更多样性。马是需要大量的草,还要进行驯化,比牛化费的时间要长得多。中原地区养马的人本来就少,种又不是战马的种,对农耕经济的帮助也小,所以,中原人一般不养马。这就造成了组建一支骑兵部队的困难。

第二个原因是地域性的限制,没有适合好马生长的自然环境,草原是有得是草,而且游牧民族世世代代地在马背上生活,他们对于马要比中原人更解马的习性,有许多好的战马品种。

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2年)秋,有个名叫“暴利长”的敦煌囚徒,在当地搞得一匹汗血宝马献给汉武帝。汉武帝得到此马后,欣喜若狂,称其为"天马"。并作歌咏之。为夺取大量“汗血马”,来装备部队,提高战马的品种,汉武帝甚至与当时地处西域的大宛国发生过两次战争。

从此,可想而知,有,多,难。

正如题主所说,汉朝千万人口,却难以供养十万骑兵!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及之前的汉朝不缺人也不缺钱,但是缺马!

骑兵对步兵有很多很多的优势,首先就是速度与力量,骑兵更是汉朝能够深入大漠,征服西域的关键。所以王夫之在他的历史评论中写道:“汉唐之所以能张者,皆唯畜牧之盛也。”但是,汉朝在秦末大动乱中立国,当时户口减半,国弱民贫,尤其缺的就是战马。伏波将军马援曾说“马者,兵甲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济远近之难。”在当时,“别尊卑之序”的现状是:“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意思是全国都找不出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来给至尊的皇帝拉马车!

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到了让汉朝隐忍七十多年的屈辱——白登之围。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三十二万大军讨伐匈奴,却被冒顿单于围困七天七夜,此时刘邦才清楚地知道大汉与匈奴的差距不是一点点。在解围之后他不得不采用了刘敬的和亲政策,同时也下定决心发展养马也,因为“车骑者,天下之武备也!”

其实,早在汉四年(公元前203年,项羽自刎的那一年)汉朝就曾经“为治库兵车马之用”而下令在全国征收“算赋”,汉武帝时期又开始征收“马口钱”,为的也是给刚刚起步的大汉骑兵部队增加补助。

汉文帝时期规定,凡是养殖一匹马的农民,可以免除他家三个人的兵役,甚至可以用捐马的形式来给自己赎罪。同时,汉文帝不仅禁止民间杀马或者将马带出过境,还明确规定:“盗马者死”!汉景帝时期专门设置了三十六所养马用的“牧苑”,并继续鼓励民间养马。

所以得到了汉武帝时期,一片胜景出现了——“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当时仅仅国营的牧苑中,就有四十万匹马!估计找出花色一样的一千匹都不难吧!在这种情况下,大汉的殖民扩张开始了!同时,西域的优良马种也被引入大汉,这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啊!

但是连年的战争,对内,让汉朝的经济越来越虚弱,对于对外作战来说,更重要的是,长途奔袭让汉朝的战马损失异常严重。比如,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远征,“军马死者十余万匹”,李广利出征时,因为缺少马匹,不得不回到七十年前的步兵作战。《汉书·食货志》也说:“自(卫)青围单于后十四岁,以汉马少,故久不伐胡。”

可见,汉朝下决心组建骑兵是筚路蓝缕的,大汉立国后隐忍数十年,闷声搞养殖。后来终于在汉武帝时期达到了巅峰,并且汉马给汉朝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战马作为一种奢侈军需品,如果使用无度就很难恢复,所以,武帝后期不得不停止扩张。

中原王朝本身精于步战,而不精于骑战。楚汉之争,项羽三千骑兵大破刘邦数十万步卒,白登之围刘邦30万大军被匈奴5万骑兵打的差点全军覆没。

中国是农耕社会,养牛多于养马,马本身就少,适合作战的m马匹寥寥无几。汉景帝二年“始造苑马以广用”,武帝“为伐胡故,盛养马,马之往来食长安者数万匹,卒掌者关中不足,乃调旁近郡”。

到了元朔年间,卫青大破匈奴,有10万骑兵。汉族不像匈奴,吃肉饮乳,落帐而居。汉朝骑兵作战,10万骑兵后勤保障最少还要10匹马,这可能是汉朝最大的底线。

关于这个问题,原来我看过一些书,给楼主简单介绍一下,在战乱和和平的时候,组建骑兵,是属于不一样的情况的。

汉武帝时期属于大一统的王朝,汉朝末年属于战乱年代,不同情况是不一样的,下面就分别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先说说大一统的王朝

大一统的王朝,第一要务就是稳定,所以即使在鼎盛时期,即使为了使国家的战力保持在一定的地步,也不会大规模的征发兵力,让国家的兵力维持在一定界限,不仅能保证国家各个阶级的稳定,也不会给人民带来更多的负担。所以说大一统的王朝兵力不会太多。

而汉武帝养的骑兵的马是从其他优良品种配种过来的,而喂养这些马的粮食都是大豆或者是人吃的东西,即使是大一统的王朝,对于负担10万人以上的军力还是比较吃力的。

而且为了负担的10万人的军力,要保证完整的后勤,后勤的人数至少比这10万人的军力还多,所以虽然说只有10万人,但是实际国家负担得有三四十万,甚至更多,并不是不想养,只是负担不起,如果一直穷兵黩武的话,会给国家造成很大的隐患。

所以我们就经常看到在史书中卫青带兵5万10万,而不会超过这个限度。就像后来的隋炀帝,三次征伐高丽,让国家陷入了动荡,就是因为过度消耗了国家的潜力。所以汉武帝时期的兵力才显得那么少。但是这些都是精锐。

再来看看汉朝末年

汉朝末年,群雄并起,虽然说各诸侯的兵力可能十万百万,但是这些人中很多都是拉的壮丁,并不是精锐部队,虽然说战场能让一支部队越来越精锐,但是同时也会消耗战争潜力,而诸侯间的混战,他们根本不考虑潜力的问题,同时他们也不考虑平民老百姓的想法,为了让自己能够更有霸权,只能保持更大的军队。所以我们才感觉在乱的时候的兵力比统一的时候多。

战乱的年代,很多部队都是因食于敌,或者是本地征收,对于后勤的压力,并不像大一统王朝时那么紧张,所以才显得人多部队多。根本不考虑后方的稳定和不稳定,如果不稳定的话,就派兵镇压,如果稳定的话,就老老实实的交粮食。

所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西汉是如何把河西纳入中原统治的?

汉代河西之地既今天的“河西走廊”,主要位于今天甘肃省境内,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阿尔金山和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之间,是连接新疆和内地的主要陆地通道,“丝绸之路”的东端重要通道。在汉朝以前,河西走廊被游牧民族占据,最早由吐火罗人、月氏人和羌人等混居,秦末汉初匈奴单于击败月氏人的占据河西。

汉朝建立之后,匈奴入寇河东,被刘邦率军击败后,匈奴再不敢主力深入汉朝,只是以骚扰抢掠边地为主。吕后朝政局动荡,汉朝无力征讨,和亲开始。文景二帝期间,朝廷被关东诸侯牵制,并不敢以主力北伐,遂于匈奴退让为主。直到汉武帝时期,诸侯王实力大不如从前,威胁解除,汉朝主力从国内解放出来,主动进攻匈奴。前133年,汉武帝发动“马邑之战”,开始了长达上百年的汉匈战争。卫青和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对匈奴战争的主要将领,可以说这两人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汉朝自”白登之围“以来的威胁。当时河西走廊主要由匈奴的右贤王统治,首先是卫青在前127年夺取了河套地,汉武帝设置朔方郡。在前121年,霍去病经过两次河西战役,先后击败浑邪王和休屠王夺取了陇西,汉武帝设置凉州四郡,即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从此河西走廊地区就一直在中原王朝的统治之下。汉军军威,威名盛于天下,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南省畜牧刘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河南省畜牧刘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2-2024 90畜牧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3025278号-9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