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交畜牧业政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古交畜牧业政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专生确实是一批很牛的学生,之所以很牛,有以下原因;
一是当时的高校包括中等专业学校的招生数量比较少。我是1984年参加的高考,当年全国大中专招生总数约48万,录取率29%,1994年共招生90万,录取率36%;2020年共招生967万,录取率超过90%。正是因为招生人数少,能回到基层的更少,物以稀为贵,回到单位的学生都被委以重任,都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容易做出成绩,所以感觉很牛,很有本事
二是当时有早就业的观念。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不论大专、中专还是本科毕业生,统一由国家分配工作,因为只要能尽快就业挣工资,人生就进了保险箱,一辈子不用再为生计发愁,所以,早就业成了普通年轻人奋斗的目标,不论大专、中专还是本科只要能被录取就行。因此,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报考了中专,因为初中中专三年毕业,高中中专二年毕业。导致很多中专生的能力比本科生还高。
这并不是说那时的中专比现在的本科要好,而是说那个年代能考上中专的一批人,生源质量绝对比现在考一本重点的要更好。就用本人为例吧,93年初中毕业,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想早点工作赚钱。初中毕业填志愿时就是填的中师,还不敢填小中专,因为小中专录取分数特高,一个学校几百人能考上一两个就不错。结果成绩出来后,我的成绩离中师的投档线还差了几分,离小中专的分数线差的更多,但却远远高于市里最好的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大概高出30几分。中师没考上只能读高中,但又读不了重点高中,因为填了中专师范的志愿就不能填重点高中,结果只能读一所城郊的乡高中。三年高中后考上了一所部属重点大学,比上重点中学的所有同学成绩都高很多。我只是一个中师落榜生,如果让那些去上中专师范的人去读三年高中,估计考上北大清华的会大有人在。
八,90年代的中专生。是很牛的。只是一部分。因为以前。人们的生活条件是有限的。受各种事。视野的影响。上中专是可以解决户口。是跳龙门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有好多。复习4 _5年都有,初中八年抗战的都有。上了一个中专。其实初中真的不一定。能看出什么来?如果之前上高中。也不一定能够考上清华或北大。但确实,当时那个年代。学习好的。都考中专去了。
不是,80年代初中专录取60万,80年代末中专录取80万,那些年初中毕业一直在2000万,所以一直在3%到4%,但是当时中考录取率分数线是省级重点高中高于中专,中专高于市级重点高中,市级重点高中和县级重点高中相同,城市最好的学生还是上高中,农村可以选择,中专毕业可以早点就业还能落户城市,对农村的更有吸引力。高中毕业大部分高考落榜。
和大学生还是不能比,只能说比现在的中专生强不少。那时候家境都不富裕,考上中专不仅免学费,还有饭补可以拿,还能申请补助。毕业就对口专业,还属于干部编制。那时大学还要统一分配,说不定就去外地工作,上海户口也没有了。像我们这种不爱学习,成绩还行的同学来说,既然不是100%能考进大学的,还不如不进重点高中,早点选个好单位,更实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交畜牧业政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交畜牧业政策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