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农业 / 智慧农业水稻研究,智慧农业水稻研究现状

智慧农业水稻研究,智慧农业水稻研究现状

Time:2024-05-10 10:30:19 Read:0 作者: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智慧农业水稻研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智慧农业水稻研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人没有电,是怎样把稻谷加工成米粒的?

用碾米机把稻谷加工成米粒,不一定得靠电,没有电的时候也有了碾米机的运转。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用电不足,普遍使用的动力是柴油机。后来农村电力充足了,才有用电动机作为碾米机的动力。

智慧农业水稻研究,智慧农业水稻研究现状

古代人把稻谷加工成米粒,用两种方法,一种为“舂”,叫“舂米”,一种为“碾”,叫“碾米”。

(木制舂臼)

舂米

舂米,即把打下的稻谷晒干后,去壳为白米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将稻谷放在盛器内,用舂米杵将稻谷壳砸烂,桶内就变成了两种糠与米,谷壳成了米糠,去掉米糖就是白米。舂米的工具有两样,一个棒槌,一个盛器。盛器分为两种,一种是木制的盛器,称舂米桶或木臼,还有一种是石制的盛器,称为舂臼。

据史料记载,用杵臼舂米的技术,早在新石器时代就运用了,如《黄帝内经》载:“断木为杵,掘地为臼,以火坚之,使民舂粟。”意思是将木头弄断做成了杵,在地上挖一个凹坑,用火烧硬后充当臼,让百姓使用杵和臼舂谷物。《易经·系辞下》也有:“断木为杵,掘地为臼。”之语。这也是成语“断木掘地”的出处。说明这是最古老的杵与臼。

随着社会的发展,后来的杵有了进一步的变化,杵多用铁制的圆头棒,而山区就地取材,用材质坚硬的杂木做木棒;臼多用石头打制,也有做成木桶状的舂米桶。

(石制舂臼)

到后来,古人有了一种简单的舂米机械,民间称为“舂米对”,简称为“对”,意思是杵对窝舂米。臼称为“对窝”,杵称为“对窝棒”或“对窝杆”,而放入“对窝”中的杵称为“对头”,平时人们说两人的矛盾很深,不可化解,民间称为“对头”或“死对头”,是一种比喻,也就是来源于此名称。也有的地方叫做舂米碓或碓臼,杵臼分别称为碓窝和踏椎。对窝为圆锥体状,深40厘米左右,上面直径为40—50厘米。对窝棒用一般3米左右,由原木制成,与地面平放,在正对对窝处的圆木上安装一根木棒,竖着放入对窝,木棒的底部装有铁片,有的木棒用打制的石棒代替。舂米时,人站在对窝棒的一头,用力将对窝棒一头往下踩,使对窝上面的对头往上抬起,把脚力松下来时,对头砸在对窝里,如此反复,一上一下地砸,对窝里的稻谷慢慢分离出米糠和米粒,把米糠去掉就成了白米。

(舂米对)

碾米

古代把稻谷加工成米粒,还有一种方法称为碾米,一般用水碾子来碾米。据史料记载,我国的水碾磨米面最早出现在何时,已无考,但南北朝时已广泛使用。最早记载这种工具的为《魏书·崔亮传》:“及为仆射,奏于张方桥东堰谷水造水碾磨数十区,其利十倍,国用便之。”唐朝时期水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甚至出现一个水轮同时带动五个碾轮工作的水碾。元朝时的《王祯农书》中,对此种水碾有详细的记载。

(传统水碾)

水碾,即利用水力带动旋转的碾子来给稻谷脱粒,或把谷物磨成面。水碾的工作原理与现在的水力发电一样,利用水渠引水形成的高差,冲击卧水轮(有的为竖水轮,类似水车),让卧水轮快速转动,水轮的立轴齿轮带动上面装横杆,杆上装碾盘,又称碾轮,碾盘就在圆圈形的石槽内快速滚动,碾压石槽内米面。水碾是我国古代人民利用水力机械碾来米面,是古代人的一种智慧结晶,提高了出米的效率。

(水碾工作原理图)

沈从文在他的《边城》作品中,多次提到山上财主的新碾房,就是这种水碾子。我国南方溪河密布,凡是有溪河流过的村子,都都有碾房。水碾子成了南方稻谷加工的主要工具。

古代的很多工具都是用石器做成的,没有电,没有机器的情况下,聪明的人们是用舂把稻谷变成米的。即使在现在,一些偏远地区也还在使用这个原始办法。

舂是由石头砌成的,相当于是一个用石头做的盆,上面有一个支架,支架的一端是木棍,这个木棍可以用来舂米,而支架的另一端就是人用脚踩,人踩一下这个木棍就舂一下米。这有点类似于杠杆原理。这个工具就可以将稻谷变成米,在舂里面剩下的就是康和白米。舂米是一个非常耗体力的活,要非常有力气的男子才可以,而且舂米是非常慢的,可能一天也就只能舂两三天的米吧。这个舂不仅仅是用来将稻谷变成米,而且还可以做糍粑。现在就有很多地方的手工糍粑就是用这个做出来的。虽然现在做糍粑的机器很发达,但是做出来的糍粑始终没有舂做出来的有感觉。再加上这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许多老人有怀旧之情,对这个舂有着不一样的感情。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一直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所以我国古代的农业是非常发达的,在当时排名世界前列。

我国的农业工具如此发达也是因为农业的发展促进的。历代王朝都对农业十分的重视,采用大量的物资人力去发展农业,为了满足农业的发展,所以农业工具也是发展迅速。但是不管是古代的农民和现在的农民,他们都非常的辛苦。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我们才有米饭吃,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粮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智慧农业水稻研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智慧农业水稻研究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2-2024 90畜牧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3025278号-9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