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邯郸耕农智慧农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邯郸耕农智慧农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春秋战国扰攘五百余年,仁人志士辈出,百家学说杂陈,分歧繁复,算得上五花八门。虽然众说纷纭,各持一端,但大致上有一共识:即不支持分裂与战争,而主张天下一统才能纾解生民的疾苦,达到富庶的理想社会。
春秋战国仁人志士的共同理想是大同世界,天下一家。任何一国都有担负起这个使命的可能,但何以会落在一个偏远的一向被视为半开化的秦国肩上呢?这得从秦襄公说起。
周平王东迁洛阳之后,平王将为犬戎所窃据的残破不堪的王畿之地,也是周室赖以勃兴的沃土交付给拥戴有功的秦襄公,许秦若能驱逐犬戎,便可领有其地。秦人经过二三十年的奋斗,终于达到目的。秦人经过一百一十年与戎人连续不断的严酷斗争,养成了艰苦团结的民族性格。
穆公霸西戎后,后顾无忧,国境有天然险要,不受春秋时代各国征伐的影响,故国力充沛,还可以伺机扩张国土而不虞报复。如此默默无闻近三百年,华夏已进入战国时代。
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二十余年间,便以一个崭新的面目出现。商鞅变法将秦从贵族统治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君主集权的法治国家,秦国立即脱颖而出。
秦自孝公(前361—前338在位)用商鞅变法后,二十余年间,便以一个崭新的面目出现。秦惠文王(前337—前311在位)承继他父亲的“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汉贾谊语),以统一天下为职志。他首先大胜秦的死敌魏国,取得“河西”之地(前330),并重用张仪(前309年卒)。六年后称王。此后,秦东向慑服韩、赵、魏,南取汉中与巴蜀,疆土日广,国势日盛。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前306—前251),在国际上诡谲狡诈,纵横捭阖,参与大小战役多次,无往而不利。据《史记》所载的数字,昭襄王时代秦国在战争中“斩首”的敌军达九十六万之多,赢得了“虎狼之国”的恶名!事实上他已奠定秦翦灭六国的基础,树立了秦统一“世界”的形势,只等瓜熟蒂落了。昭襄王死后数年,李斯说“诸侯服秦,譬若郡县”,便是明证。
战国七雄经过两百余年的残酷斗争,只剩下了齐、楚、秦三雄相峙。齐、楚分别自燕、吴勃兴后,国力大损,有后顾之忧,难担大任。秦王政亲政后英明有为,遂使先圣先哲的理想——天下一统,由理想而成为事实。
通常来说,中国古代历史上频繁出现“边缘征服中心”的现象。西周是一个边缘的小国,结果征服了位于中心的商朝;隋唐帝国都和原本位于边缘的鲜卑族拥有深刻的渊源;元朝和清朝也都是位于边缘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秦朝亦是这个现象。
所以我们说秦朝为什么能从边缘地区统一天下,就和其他西周、隋唐是一个道理,当然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我们就从经济和地理两个方面试着分析一下。
经济条件
打仗就是在烧钱,所以经济条件是重中之重,而我们所说的经济条件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商鞅变法了。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其实就两点,第一废井田、开阡陌,第二实行县制。
废井田、开阡陌实际上就是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在这个基础上,“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商鞅用酷刑改变了地主和农民阶级的再分配,所以贵族才会如此痛恨商鞅。但是不得不说这是秦国统一天下的重要助力,经济搞上去了,军事才能搞上去。
实行县制更多的是政治上的,它切实的废除了周朝的分封制,从上到下形成了严密的统治系统,县令也要直接对国君负责。这样一来,便加上了秦国国君的统治力,将百姓变成了一个个生产力。
其实商鞅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一套变法的,而是李悝,李悝作为法家的先驱,被商鞅效仿了去。而商鞅那个立木建信,也是抄袭的吴起。但是变法都差不多,为什么只有秦国崛起了?正是秦国地处边缘,国人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很浅,所以秦国实行变法受到的阻力也更少。毕竟对于赳赳老秦来说,按人头分红利的事情更实在。
地理条件
战国初期,秦国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东部有强大的魏国,占据着河西地区,随时可以挠秦国两下。南方还有强大的楚国,西部又有游牧民族虎视眈眈,所以秦国前期的地理条件并不好。
但是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逐渐强大,从魏国手里夺取了河西地区,又不断向西部扩张,保证了西部的安稳。所以秦国逐渐从一个内外交困的边缘小国成为了一个可守可攻的强国。
秦国占据的关中退有天险可守,进则有居高临下之势。南部为汉中巴蜀沃野之地,在攻占巴蜀后为秦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并且从巴蜀顺江东下可直攻楚国,向东可以进入进可攻退可守的山西地区。所以,秦国强大时可以向东进军,蚕食其他诸侯的领土。在虚弱时可以退居关中地区,无亡国之忧。
秦国能够统一天下,与天时地利人和是分不开的,而这其中我觉得最主要的恰恰就在于秦国地处偏远地区,实行商鞅变法。所以古代出现“边缘征服中心”的现象就是受到地理条件的制约。地理条件是固定的,所以与地理条件相关的某些历史规律也是固定的。
秦国能统一天下,有各种因素,天时不好说,但是地利和人和是肯定有重要影响的。
先说地利的因素。
秦国地利的第一个优势是秦岭阻隔。正如标题所说,秦国地处偏远半开化地带,这就是一种观念。现在的人都认为秦国处于偏远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也是这种观念。秦国地处关中,有秦岭阻隔,只有崤涵通道相连,对于东方诸国来讲,确实是过于偏远。
秦国在地理上脱离了诸侯各国,在观念上东方诸侯国更是看不起秦国。就比如现在南方人还以为西北每天都刮沙尘暴,一年才洗一次澡,出门都是骑骆驼的一样。在这种情况下,诸侯国对秦国其实是不了解的。但是这也是秦国的优势所在。为什么呢?
从地图上看,因为秦岭的阻隔,关中平原有了天然的屏障,唯一的缺点就是河西之地的丢失。河西这块地方对于秦国来讲真的太重要的。河西位于今陕西关中平原东部、黄河以西洛河以东的广大地区。最主要的原因是靠近黄河天险,占据河西就守住了秦国东门,同时可以俯冲桃林。同时河西对秦的意义还在于有了向东方诸侯出兵的桥头堡。因此秦晋之间,秦魏之间多次对河西的争夺,战争打了几百年。
秦国地利上的第二个优势在于秦国处于周王朝边境地区。秦国北和西义渠等少数民族,南面是巴蜀,在解决了义渠以后,秦国的大后方是非常稳固的,不会有前面大战后院失火的情况。这对于秦国实施连横合纵战略很重要,少了很多干扰因素。
秦国地利上的第三个优势在于关中和巴蜀。关中虽然闭塞,但是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泾河渭水确保了不会缺水,所以秦国不会有粮食短缺的情况。秦自孝公变法以后夺取河西和巴蜀,这两个地方同样是土地肥沃,这就确保了粮食问题。
再说一下人和的因素。
秦国在春秋时期也是有秦穆公这样的春秋五霸出现,但是整体上秦国国力是忽高忽低的。秦国真正强大就是从商鞅变法开始的。变法的核心问题就是中央集权,以此为核心衍生了连坐法,鼓励农耕抑制商业,严禁私斗,鼓励军功等。孝公变法,惠文王嬴驷车裂商鞅,铲除异己,设立相权。彻底扫除了秦国内部障碍,聚合人心,才能攻伐义渠和巴蜀。变法让秦国百姓能在扩张和军功积累上享受了红利,稳定了统治基础。
另一方面则在于,秦国几代国君都奋发图强,没有出现昏庸和瞎折腾的国君,即便是秦武王这样搞笑而死的国君,在治国方面都是可圈可点的。
综合来看,兼具地利和人和的因素,秦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最终在嬴政手里完成的统一天下的大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邯郸耕农智慧农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邯郸耕农智慧农业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