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农业 / 加拿大农场的智慧农业,加拿大农场的智慧农业有哪些

加拿大农场的智慧农业,加拿大农场的智慧农业有哪些

Time:2024-03-05 02:29:34 Read:0 作者: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加拿大农场的智慧农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加拿大农场的智慧农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加拿大气候寒冷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是如何成为世界农业大国的?

一个地广人稀的大国,不需要像中国、印度那样“惜土如金”,到处开垦种植。它只需在最适宜的地区、用合适的人力物力以求得最具性价比规模式经营,以下没有全面深入分析,只是讲述加拿大基本地理状况与小麦种植区。

加拿大农场的智慧农业,加拿大农场的智慧农业有哪些

加拿大位于北美洲北半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靠北冰洋,1/3国土在北极圈内。它东西最大距离5360公里,南北4640公里(一般取东西5000公里,南北4000公里数据),国土面积998.4万平方公里,在西半球最大、全球第二,人口3628万(2016)。

全境地势西高东低,地貌多姿多彩,高山、高原、平原、谷地、湖泊、河流、岛屿、峡湾等一应俱全。大致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山岭起伏,中部平原广袤,东部多低山丘陵。再细分为六个地貌:东南部山地,位于圣劳伦斯河东南部,以海拔500—600米的低山丘陵为主。圣劳伦斯谷地,该河及安大略湖沿岸,地势平坦肥沃。加拿大高地,地质构造上称加拿大地盾,以哈得孙湾为中心向东(拉布拉多高原)、西(加拿大高平原)、南(与美五大湖交界地)延伸的广大区域,约占该国总面积1/2。西中部大草原,东起加拿大高平原,西至科迪勒拉山麓,海拔多在500—1000米之间,牧草丰茂。西部科迪勒拉山区,为全境最高区,包括西部两列山脉和山间高原。北极群岛区,多低山丘陵。

加拿大河湖纵横,湖泊面积与淡水储量(拥有全球20%的淡水均居世界前茅。因大部分河流没有明显的分水岭阻碍,恣肆奔流汇成众多湖泊、瀑布,形成注入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和哈得孙湾的四大水系,具有四季来水均衡,水利资源丰富的特点。

加全国90%以上的土地位于北纬50°—83°的之间,加之西部重重山系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全境大部难得海洋气温调剂,形成该国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少雨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各地区又有差异明显的“小气候”,北部为寒带苔原和内陆针叶林型。西部太平洋沿岸属温带海洋型,终年湿润,为全国唯一冬季温和地区,年降水2500毫米。内陆区属温带草原型,年降水500毫米以内。南部五大湖沿岸与东南部四季分明,年降水1000毫米左右,分属温带大陆性和海洋性特点。

加拿大经济发达历程中形象与品牌多多,尤以海狸居功至伟,它终日忙碌筑坝,勤劳且能通过改变环境谋求生存,与加拿大人民族性格吻合。它浓缩了该国历史,海狸皮引来早期欧洲移民,高峰时年交易量20万张。1973年,海狸当选加拿大国兽。再有木材,几个世纪输出源源不断,加已成世界最大纸张、纸浆和板材供应地。还有小麦,种植面积占到该国耕地的六成,主产区萨斯喀彻温省有“世界面包篮子”的美称。

谢谢邀请,加拿大是世界第二大国,国土面积约为998万平方千米,位于北美洲北部地区,从纬度范围来看,加拿大位于41°N至83°N之间,北极圈穿过加拿大北部地区,从纬度位置来看,加拿大位于中高纬度地区,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总体热量条件较差,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那么为什么加拿大又是世界农业大国呢?这里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是加拿大南部地区纬度相对较低,加拿大南部靠近美国的区域,纬度范围在40°N至50°N左右,和我国东北地区的纬度相当,热量条件虽然较差,但是也能满足一年一熟的农业生产要求。其次,加拿大南部地区地形平坦,属于贯通南北的中央大平原,适宜进行大规模的种植业发展,耕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再次,加拿大属于发达国家,工业发达,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加拿大中南部地区和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相连,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农业地域类型属于商品谷物农业。最后,加拿大人口数量较少,全国总人口仅为3700多万人,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便于开展大规模农业生产。目前加拿大以开垦的耕地面积约为6800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7.4%,还有很多后备耕地资源,农业发展潜力巨大,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出口国。

加拿大的气候寒冷,却成为世界上较为重要的农业大国,主要原因还在于农业科技、农场主模式以及较为完善的耕地保护制度来实现的。

加拿大的地域较为辽阔,南部紧邻美国,北部已经踏进了北极圈。按理说,在这样的一个相对寒冷的气候环境下,并不适合农业的发展,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加拿大的农业用耕地主要集中在南部紧邻加美边境的大草原、大平原地区,维度大概在北纬49-53度左右,气候环境与我国黑龙江北部较为相似。但是得益于农业科技、农场主模式以及完善的耕地保护制度,使得加拿大也成为了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国。

首先,农业科技的发展。与我国的农民相比,加拿大的农民更加职业化,不仅仅体现在大型农场主方面,而是体现在农民的职业化。在加拿大想成为农民,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技能培训、农业知识培训,还需要到农场工作几年之后,才会得到可以成为农民的“毕业证”,这样职业化的农民与我国的农民相比必然会有一定的优势。

而且,加拿大在农业育种、农业技术更新等方面也是比较先进的国家。得益于成为农民的多年职业培训,使得新技术、新机械、新理念可以更快速的推广和实施,这也是促进加拿大农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农场主模式。加拿大与美国的模式差不多,都是以家庭农场的大型农场主为主,每个农场的面积从几百公顷直至上千公顷。而且,得益于农场主模式使得加拿大的农业也较早的实现了大机械化、大农业的目的。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就能管理几千亩的耕地,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人力的参与。而我国呢?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几亩薄田、几个人,差距还是较大的。

还有一点是较为完善的耕地保护制度。在加拿大,耕地有较为完善的轮作、休耕以及秸秆还田制度,比如说一个家庭农场今年至耕作一半的耕地,另一半的耕地则进行休耕。在农作物收获之后进行秸秆还田,在第二年则耕作上年休耕的耕地,上年秸秆还田的耕地则在今年休耕,以此来保护加拿大境内有限的耕地。同时,由于加拿大的畜牧业也较为发达,耕地施用厩肥也是一个比较好的耕地保护措施。并且,加拿大的人口稀少,粮食消耗量较为有限,超过一半的粮食和农作物产品主要用来出口。所以,加拿大的农民对产量要求并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在耕地保护方面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由于加拿大耕作区的维度较高,气候与黑龙江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较为相似,遭遇自然灾害的风险也比较大,对其农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只不过,加拿大的农业资源较为丰富,农林牧渔都是其主要的出口产品,其农产品的产值在加拿大的整体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也是比较大的。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加拿大的气候与东北差不离,印象中冷却也不尽然。大多数地方的确气候比较寒冷热量不足,可其毕竟拥有世界第二大的土地面积,其南部狭长地带水热充足而土地肥沃,这片适合农耕的地区面积也相当惊人。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加上发达的科技支持,加拿大的农业发展水平在世界上也是相当优秀的


大部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与寒带气候的加拿大,可耕地占比例不到8%,可因基数巨大,其耕地面积仍旧达到惊人的6800万公顷。这是什么概念呢?被称为“欧洲粮仓”的乌克兰耕地面积也才4000万公顷,著名的农业强国法国、荷兰与丹麦的总面积之和也不过如此。

所以,加拿大适合耕种的地区是非常辽阔的,更何况加拿大总人口仅仅3700多万,其人均耕地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澳大利亚与哈萨克斯坦。

加拿大拥有24万个家庭农场,平均规模超过4000亩,而规模两万亩以上的农场也并不少见。英治时代开始,农业就是加拿大的重要生产部门,历经上百年的积累沉淀,加农业拥有极高的机械化与科技化水平,生产率极高。

如今的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燕麦、豌豆、亚麻出口地,蓝莓、芥菜籽、扁豆、油菜籽出口位居世界第二,蜂蜜、小麦、大麦、猪肉、牛肉、花旗参、大豆、玉米等出口规模也位居世界前列。而精致农产品的葡萄酒、啤酒、乳制品等,出口也非常广泛。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加拿大或许并不准确,毕竟人家一个人种上万亩的地随处可见,几乎每个加拿大农场都配备了全套的收割机、拖拉机、播种机、卡车等,机械化程度非常高,而加拿大的农业优势拼的就是大规模生产。由于生产单位成本非常低,加拿大农产品的价格优势是无与伦比的。

尽管大部分地方气候寒冷,甚至适合农业发展的地区气候也无法与热带、亚热带相比,不过“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加拿大耕地大多数属于高度肥沃的黑土地,并不需要依赖化肥,且冬季寒冷多雪,病虫害也更少,出产的农产品质量很高,在国际市场上也更受欢迎

地广人稀使得加拿大人均耕地广阔,机械化集约化生产使得其农业生产成本更低,独特气候条件与科技水平使得其质量有保证,加拿大的农业强国之路可谓是占尽先机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加拿大农场的智慧农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加拿大农场的智慧农业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2-2025 90畜牧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3025278号-9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