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智慧农业助力指尖种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智慧农业助力指尖种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毫无疑问,路遥,陈忠实,莫言等文化名人,都是当年民办教师中的佼佼者。
民办教师队伍的出现与发展,都是当年社会发展的需求。当年的国情,社情,民情需要这批身为农民,却干着教育职业的这些人的无私付出。
解放以前的旧社会给新中国遗留下数以亿计的文盲。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识字的人廖廖无几。
解放以后,随着社会的安定,全国人口大量的增加。适龄入学儿童成倍增长。而教师资源严重短缺。尤其是公社化之后,普及小学教育。各山区小村实行就近上学,各小村成立了小学校,更加剧了教师资源的困乏。
在这种情况下,各村识得几个字的初中生,完小生走上了农村教育的历史舞台。
他们与公职教师一样,担负着各学校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而他们的劳动报酬却是微薄的。
在七八十年代以前,他们只能领到同本村社员同等的劳动工份。
改革开放,分田到户后,他们也同其他村民一样分得了土地。他们不得不一边教学,一边侍弄自己的几亩庄田。
到此阶段,教育部门才有了从每月三元,五元,七元五角等逐步升级的补助。一直到九十年代后,补到了三四十元。
在这些民办教师中,有些人转到其他部门工作。当然的这批人是幸运的。有些人分批次的逐步转为公办教师。而大部分也因各种原因脱离了教师岗位,回家做了真正的农民。现在将这批人称为原民办教师。
我即是原民办教师中的一员。
以前,我曾在其他文章中讲过。我参加教育工作的时间是在分田分地以后。结束于九十年代初的“一无两有”运动中。
现在想来,那时所犯的“错误”,也达不到被解除职务的条件。但还是被解雇了。当时,法制观念不强。尤其是在深山偏远地区。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很多事,过去就过去了。有时,深究无益。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能奈几何?
对于那一段历史,我一般不愿提及。提起来百感交集,无法说清。就让他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吧。
谢阅!
从民办教师走出来的人确实不少。有的在文革结束,恢复高考考取了大专院校,成了后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生力军。有的成了某行业的领军人物,有的成了作家,如路遥、陈忠实、莫言恐怕也由此经历。
就民办教师而言,如果那时中国乡村教育没有这支队伍,乡村教育是难以为继的。他们忍受着歧视,拿着微薄的一点工资,在三尺讲台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好年华。把农家学子教成才了,把乡村教育最艰苦的时候熬过来了,自己老了。有幸能够转为全民户口公办教师的人还算幸运,没转正掉的光景还是不好的。
现在学校的软件硬件条件好了,他们老了,乡村教师的地位高了,他们老了,工资收入高了,他们老了,福利待遇好了,他们老了。他们又得到了啥呢?
乡村教育幸亏有了他们,这一茬甘于拿每月十八元工资待遇的农民教师,为国家振兴培养了一批基础人才。
民办教师也是值得厚爱的一档人!
说实话,我也有着蛮长时间民办教师经历的人。
路遥,陈忠实,都有过民师的经历。他们是老民师的骄傲,是那个特殊年代,是民师队伍中很多精英人物华丽转身的代表。本人愚笨,虽是民师队伍中的一员,但没如愿转身,却转成了真正的农民。1974年,我就读于乡高中二年级(那时学
制是高中二年)那天,班主任突然叫我到办公室去,说胡校长让我过去。我到办公室后发现老支书和村学校校长都在。他们说,大队办初中急需语文老师,想让我回去任教。我正犹豫不决时,胡校说:“凭你的成度,如果实行高考,你上个好的学校是没问题的,可现在是实行大学推荐制,必须参加实践锻炼才能被推荐……”于是我就成为了拿工分(一个月上边还发3元钱)的民办老师。
我极具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教学中,工作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受到了社会和学生的认可。
八二年民师整顿时,我语文一科,就超出了保底标准分数线。可全大队民师考掉一大半,中学合并,村小分学点没人教复式班,我勇挑重担,直到八六年校舍倒塌,我不得不离开钟爱的教育行业,成了正式的农民。
我从1983年参加工作,考上了镇上的一名民办教师,分在我们自己的村子里,这一干就到了2000年,这些年,村里每年发给我们800元至960元,生活很清苦,但是我们信念坚定。一看到班里那些50多名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追求知识的朗朗的读书声,我的心里就很高兴,那些被人歧视的目光也就掉到了地上,看到学生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做人,懂得了道理,我就很开心😊,很兴奋!很有成就感!
2000年我考上了蓬莱师范学院,成为了一名正式教师,工资也涨到了1500元。后来慢慢到了三四千元,到了2018年我的工资到了6600元,2019年1月我正式退休了,现在我的工资是5950元,因为没有了绩效工资,也没有了交通补贴了。
我觉得对我来说,钱不多不少,够用就好。我很怀念我当民办教师的那些年,它磨炼了我的意志,培养了我肯吃苦的精神,以及安贫乐道的精神!我感谢那些年艰苦朴素的岁月,它让我们的教育之花深深的扎根农村,并且枝繁叶茂。
【谢谢高闷生友相邀】!
《无愧此生》
——兼答
当年风华正茂,
曾当民办育人。
土基当作讲台,
柳条削成教鞭。
白天上课恭谨,
煤油灯下改卷。
铁笔钢板蜡纸,
刻写教材试卷。
工分加上补贴,
放假没有工分。
公办民办同教,
教学没有区分。
转眼改革开放,
大多正果未成。
悠然转眼奔七,
常忆风华之年。
曾为民办教师,
也算学有所成。
而今退休养老,
以文会友结缘。
头条新朋老友,
偶尔聊聊从前。
能为国家贡献,
不枉虚度此生。
路遙忠实作家,
我等何能比肩。
鸿鹄燕雀同在,
千万不必较真。
红尘之中你我,
各有各的人生。
喜在头条相会,
举杯共贺有缘。
2020.3.9【于家乡】
民办教师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20多年以前,特别是农村,教师严重缺乏,有的是中学都没毕业,甚至是小学学历的都可以去教学生,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后期,随着国家对教育的大量投入,一些定向师范生回到农村任教,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和教学技能,民办教师受到了冲击,一些民办教师离开了为之奋斗的教师岗位。但他们对教师这个职业也是非常留恋的,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大部分青春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们的理想,信念,深深的扎根在教育事业中,永远为之不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智慧农业助力指尖种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智慧农业助力指尖种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