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智慧农业种西红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智慧农业种西红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望眼欲穿盼客户,可收购番茄的客户却不知在哪里?上万斤番茄滞销,2毛钱一斤没人要,农业“靠天吃饭”如何破解?这不仅是摆在云南红河州番茄种植户面前的课题,也应该是红河州及其所属地方政府应当好好思考,帮助农民破解的难题。农业生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没有节制地盲目发展,更不能靠单一农产品,尤其是不能靠单一农产品中的单一品种搞单打独斗。否则的话,像云南红河州番茄种植户一样,从天上掉到地下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题主的问题不是没有根据,而是来源于云南红河州。位于云南东南部的红河州,在地形上以山脉、高原、河谷和盆地为主,西红柿是红河州农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由于品质出众,长久以来供给华南、华中、华东等地区,出口远销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受到国内外很多人的喜爱!一年两熟是云南红河州西红柿种植的特点。
今年受疫情影响,云南红河州菜农的西红柿曾经由2月份的3块钱一斤上涨到3月份的6块钱一斤,一个个番茄种植户都因此赚了钱。于是,当地农民种植番茄的积极性受到了普遍刺激,种植面积一下子增加了很多,且栽培的品种据说大都是成熟上市时间基本统一的粉色品种。由于无节制地大量发展单一番茄品种,从5月下旬开始,红河州菜农的番茄便显现出滞销的苗头。光是建水县岔科镇一个小镇,就有 超过1500亩以上的番茄滞销,总共近10000吨! 而据媒体报道,这种情况却不是个例,在红河州的其他县镇也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
根据媒体报道,当地开远市小龙潭镇绿差冲村委会青龙村50多户农民就种植了325亩番茄,同样也出现了滞销的问题,还是村子里有担当的3位农民用他们的自有资金收购了村民的番茄才帮村民解决了现实问题。
虽然说一个地方的农民统一种植同一种农产品可以形成数量上的竞争优势,但凡事都需要保持和讲究一个合适的“程度”,缺少规划,没有节制地盲目发展,所谓的优势就非常容易变为劣势。尤其是在上一季赚到钱后,不加考虑地跟风大干快上,以为只要扩大种植面积,就一定能赚到更多钱时。就必然会被“赚钱”冲昏头脑,陷入“货到街头死,跟风必烂市”的栽培误区。
暑热的6月,番茄用它的滞销着实给云南红河州的菜农上了一堂现实的农产品市场经济课。应当说,是菜农在番茄种植上无节制,地方政府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提醒,才导致了今天云南红河州种植番茄的菜农手里成熟的番茄2毛钱一斤也无人问津的窘境。市场经济的问题需要从市场出发,考虑市场的因素才能得到解决,这是毫无疑问的。
我想说番茄滞销确实有这现象,发生在云南红河州,每年都有水果蔬菜滞倾倒的相关报道,这不得不令人心痛,令人深思,我想大家都会在内心问个“为什么会这样”?水果蔬菜滞销也引起我们三农领域创作者一直关注。
一、盲目扩大种植规模,农民不了解市场
番茄滞销肯定是供大于求,造成这供求不平衡的冏境,就是盲目跟风种植,扩大种植规模,农民对市场缺乏认识,现在不是物资匮乏的年代,种植什么都能卖出去,现在商品多了,有可能卖不掉的。我们在种植上,应该了解市场信息,市场需要多少西红柿,我们就种植多少西红柿。销售多少,就采摘多少。都集中时间销售,必然迎来小高峰,造成市场供大于求。我们在种植上要分早熟、中熟、晚熟种植,这样就可以分开分批分期上市销售,也就不存在滞销问题了。我们不仅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还要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发出预警,为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不能只让农民扩大规模,不管农民销不销的出去,扶贫要扶真贫,真扶贫,切切实实进行脱贫攻坚。一个产业不是坐在办公室凭空想象出来的,应该深入调查研究,做出科学规划,有可行性分析才行,不能一拍脑门子,脑洞大开。农民现在番茄滞销了,当地政府干部应该有所作为,为农民排忧解难。
二、农民不懂自主销售,没有更多销售渠道,销售平台
目前,农民销售农产品主要还是依赖中间环节,没有中间商上门收购,农民就没有了销售渠道了,水果蔬菜只能倒掉沤肥。摆地摊也只能在家门口市场摆摊销售,可都在家门口销售,市场不大,又怎么销售出去呢?农民不会做生意,这才是农产品滞销的最大困惑。番茄从采摘到销售,能常温下保存7天——10天,有这7——10天时间,完全可以用农用车运往外地销售,4吨番茄,恐怕只需两到3天就卖出去了,而且零售价格在我们当地每斤西红柿4元左右,一路走,一路卖,卖完了回家。我们当地有北方西红柿农民用农用车沿路叫卖,为什么南方农民不运到外地销售?!还有网络上也可以开网店销售,各大网络平台都有新农人入驻,利用直播销售,带货销售,我们农民也应该进网了,学会上网,学会直销,是选择每斤几毛钱销售,还是选择每斤几块钱钱销售?农民应该做出选择,我想应该选择自己去选择销售。年年利润都被中间商赚了,年年指望中间商、依赖中间商,还心甘情愿地。为中间商打工了,还乐在其中。
现代农业不能听天由命,也不能撞大运。现代农业是产业化农业,只会种植,不懂加工、销售,迟早会被市场淘汰的。农民应该具备加工能力,储存能力,销售能力,才能挣钱,不是农产品价格低农民不增收,而是农民种植的番茄没有产业链,没有附加值才使番茄贱卖了,钱被别人赚走了,农民束手无策干着急!
上万斤番茄滞销,2毛一斤没人要,农业“靠天吃饭"该如何破解?说实话,每年的农产品滞销已经太常见了,大多数人已经麻木了。
今年的番茄价格,年后一直都是非常漂亮的,我看很多人说今年种番茄的都发了财,亩收入非常高。没有想到过了几个月之后,现在又出现番茄滞销的新闻。我估计肯定是前面价高,后面入场种植的人太多导致的农业盲目跟风所致。
农产品滞销的难题,目前成为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死结,如何解开这个结,真的需要很大的智慧,个人认为可以如下操作。
一、政府进行合理的规划,一般种植面积的多少,产量的多少,政府可以进行一个有计划的规划,对于超出种植面积,政府可以进行劝说,种植其它作物,以保证价格。
二、开辟专门的农产品绿色道理,提供优惠(建立专门的果蔬批发供应点),降低各种不必要的费用,吸引更多的收购商过来收购各种农产品。
三、要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年,尽可能的多种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力。
总之,农产品滞销这个难题,需要许多部门沟通,尽可能的多帮助农民把农产品卖出去。每每看到农民流汗又流泪,说真的,真不是什么好滋味,望大家共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智慧农业种西红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智慧农业种西红柿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