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农业 / 老子的智慧农业,老子的智慧是什么

老子的智慧农业,老子的智慧是什么

Time:2024-07-13 21:37:07 Read:0 作者: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老子的智慧农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老子的智慧农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老子和孔子,谁具有更有大智慧?

孔子向老子辞行,老子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子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老子的智慧农业,老子的智慧是什么

我觉得是老子。

老子有著作道德经,分为道经,德经。道经阐述天地自然,大道运行,揭示世界运行的最根本道理。德经讲解为人处世,治国方略。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字却是涵盖了出世法和入世法,而当时的诸子百家都可以在道德经里找到自己的学说理论。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著作。其叙述的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现代社会更是非常重要的道理。

孔子在世时没有自己的著作,死后其言论被众弟子编撰为《论语》主要讲述的就是孔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论语》更多的是讲人世间的道理,是走入人群中来观察的入世法。

当然,并不是说出世法就高于入世法,只是老子的观察思辨要高于孔子。老子跳出藩篱,观察整个世界,孔子只着眼于人世间。

而关于两人的大智慧,从孔自己的评价就可以看出。孔子一生曾两次拜访老子,这两次的对话都是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碰撞。在最后一次,孔子称赞老子: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这段话是孔子对于弟子说的,他也不至于撒谎,是出于孔子的真心,所以孔子是真的承认自己的智慧不如老子。

并且在现在的国际社会上,各国的学者们对于老子学说的推崇也是要高于孔子的。

首先说两个人的观点,老子认为施政者不要过多的干涉人民,顺其自然。孔子认为施政者应当以身作则,规范各种行为,目标明确。按照现在的观点,孔子保守派更像右派,老子为自由派更像左派。

孔子的学说更适合统治,更容易被统治者接受,所以孔子对中国影响更大。但经过一代代的传承,施政者越来越强调规范行为,却忽略以身作则,造成了孔子学说的扭曲。老子的学说更是扭曲的只剩下修仙访道。

左派和右派不能说谁更好,但是都不可缺少,达到一种平衡,不能过多左倾,也不能过多右倾。

但是抛开左右之争,我认为老子的更有大智慧,老子讲求追本溯源,顺应自然,其哲学体系能涵盖万事万物。孔子更多的是注重人的修养,社会道德。所以老子是跳出了人的视野来看待这个世界,孔子是走进人的中间观察这个世界。

个人觉得老子智慧更大。

孔子的一些思想大多都是治世思想,而老子的多是出世,清静无为,无为而治。相当于老子的思想高度已经跳出了单纯的国家治理,或者待人接物的礼。不纠结于礼,利等等社会等级与交往的东西。是比较超脱的,所以感觉他的思想境界应该更高。

一个不怎么思考人事,而思考其他的人,应该是已经将人事看透,所以才转向其他的。这种大哲学家应该是喜欢研究更有深度,有意义的东西,也就是探索未知。

像老子《道德经》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特别有深度。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哲学意义上永恒的道理;可以用言辞表达的名称不是哲学意义上的永恒的名称。说明永恒的东西是无形存在的一种规律,我们说不清道不明,就如宇宙为什么存在一样,为什么会有引力,星星相吸。我们只知道地球是怎么出现生命的,却无法探知地球银河系是怎样产生的。所以在当时那个时代,老子的思想是很超脱的。

而孔子总是讲什么克己复礼,感觉特别为皇帝,王,贵族服务,思想比较局限在统治阶层,感觉是统治阶层的工具,没有老子思想的那种超脱自然的敬佩感。

看了很多回答,大都是老子比孔子更有智慧,在我看来要看哪方面的智慧,而不能一蹴而就。

孔子的学说,本质上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学说。起码在封建社会是解决很多问题的,贴近儒家的是法家。而空想的墨家很早就被淘汰了,而道家也不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道家高大上并空洞。

能帮人解决问题的学说,难道不是一种智慧,而且这种智慧更贴近人的本质。

反过来,老子的道更虚无缥缈,可也能引发人的思考。

老子认为道就是世界的本质,只能去体会却无法理解。你理解的道并说出来,那就不是道。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用现在的话解释,宇宙分很多层面,你看到一个层面是这个宇宙,但那也只是某个层面,换个层面,你的问题可能都是错误的,甚至对立的,更多是无关的。

我们知道两个层面,一个是微观世界,一个是宏观宇宙。在宏观宇宙中微观世界是不存在的,人也不存在,或许银河系还在,在宇宙看来银河系就是个实心球。

其实,老子的道对宗教就是本质的一种质疑。

有人只是在人类的层面看到所谓上帝佛祖,其实换个层面,它们可能什么都不是。

总之,老子帮助你解决很多思考问题,无疑是智慧的。而孔子帮助人们解决更实际的社会问题,谁能说孔子不伟大呢,如果他没有智慧也不能创建儒学。

而后来儒家走歪了,也不是他的事情。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你看看古代文盲半文盲有多少,还有八股文,与因材施教就差更多了。这是个历史规律,什么学说,即使是科学,最后都走进死胡同。

老子比孔子更有大智慧,但地位在不同的人眼中有高有低,老子的道德经一出世就是人们主动的学习,连老子本人都不用推广学说,而后几千年来没人说坏话,而孔子的学说还得自己与弟子推广但还是不成,过几百年到汉武帝时才占主流,而且还要朝庭的专门推广要做官科考的必学学说,成为主要思想后成为断章取义之人的大盗之源

老子《道德经》中,有哪些启迪智慧的经典?

二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道德经》,对后来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思想,言论,都受其启发或影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一《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做任何事情都要从零开始,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司马迁历时十四年,从最初的收集整理,再到整理编写,最终完成了史著《史记》。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着曾经被日侵略者的大肆掠夺,国民党的蹂躏,疮痍百孔中华大地。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恢复农业生产力,建设工业体系。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现,奠定了我国工农业的坚实基础,这才有了之后的工业、农业、航天等各个领域突飞猛进。

中国二O二五计划,“中国制造”要向“中国创造”。无不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新的高度。

《道德经》里处处是经典,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第二十五章里的“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效法于天,“天行健,自强不息”,永远向上走;效法于地,“地势坤,厚德载物”,人要有包容心,宽厚待人;效法于道,凡事都要从阴阳正反两方面看问题;效法自然,凡事顺势而为,不过分,不走极端;第三十三章里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自知之明,能改变自己,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才能有所作为;第四十四章里的“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意思是和人的生命相比,名与利都是微不足道的,人在世上,只有知足才不会受到伤害,只有该停下来时,及时停下来,才不会有失败。《道德经》里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格言,警句,可以说《道德经》是人的修行之准则,治世之宝典。

老子《道德经》,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共八十一章构成,全书五千多言,字字珠玑,充满了大智慧。老子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的中国人。老子为世人留下一座其用不竭的思想宝库-《道德经》。以后儒家,法家,兵家,墨家,纵横家的著作,都包含有老子的思想。《道德经》揭示了宇宙,万物的本源道,道的性质,其外无大,其内无小,道是无形的,生养万物,又不干预万物的生长,有恩于万物,但又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道是永恒的,深远的,连接着天与地,道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道的运行规律,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认为从政治国安民要无为而治,也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治国安民要象道一样,遵循道的运行规律。道法自然,有四大,天大,地大,道大,王大。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道的基础,致虚极,守静笃。《道德经》对我们人生智慧具有启迪的名句有:

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亡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前后之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4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为无为,则无不为矣。

5 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7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8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9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0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1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12 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13 致虚极,守静笃。

14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15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6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17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爱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道者,反之动。看待任何事与物都有两面,而往往从反面去看却能得到无尽的收获与智慧,比如,现在人们为生活压力忙碌奔波,整天想多挣一点钱,才能跟上步阀。可反面一想,钱少一点有什么不好,只要身体健康就好,生活清贫一点不好吗?只要人格高尚,我们不要和别人比金钱地位,我们比健康快乐修养,……我们每个人要做自已,不要盲目追寻别人,走出自已的人生,时时心存道德良心,虽物质不如他人可内心充实自在,该为社会奉献时一定要去做,那才是无悔人生。

“实事求是"来源于“道法自然"。“两个务必"来源于“功成不恃“,为人民打江山,坐江山而不居为已有。发挥群众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源于“无为而治"。和平共处原则来源于“夫唯不争,天下莫于之争"。等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老子的智慧农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老子的智慧农业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2-2024 90畜牧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3025278号-9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